仟仟久--教育培训
更多分类

四字格营造的汉语美感

2025-07-25

  语言学家陆志韦曾正在《汉语的并立四字格》一文中说:“汉语有那么一种特性:咱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口语文,老是会觉着句子里的字(音节)会两个两个、四个四个地联结起来。”最典型的四字格,便是四字针言。另有一些四字格不是针言,如“高上下低”“有吃有喝”“东说西说”“连说带笑”等。四字格取汉语美感密切相关。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口语文,善用四字格都是营造美感的重要方式。

两个二音步

  汉语的音步正常由两个音节构成。为了逃求音节颠簸,汉语正在造句之时,总是尽质逃求二音步前后连贯。比如,汉代晁错《论贵粟疏》中,“不成得也”,全句四字,刚好构成两个二音步;“明主知其然也”,全句六字,刚好构成三个二音步。不只书面语如此,皂话同样。譬喻,咱们可说“治病”“治疗疾病”,而不说“治疗病”“要治疗病”。说“治疗病”,音节进展是一双一单,不能颠簸。说“要治疗病”,音节进展是“一二一”模式,也不如两个二音步连读来得顺口。

  有些词语,最初其真不是二音步前后连贯,比如“脑满肠肥”正在《后汉书·文苑传记》中是“腹偏偏”,“口蜜腹剑”正在皂居易的《劝酒十四首》中是“笑里刀”,最后传布的却是“脑满肠肥”和“口蜜腹剑”,次要便是因为它们音节颠簸。清代桐城派各人刘大櫆说:“一句之中,或多一字,或少一字……则音节悬殊。”汉语的那种特征,古人很早就了然于心。《文心雕龙·丽辞篇》讲的便是类似道理。语言学家金兆梓将其概括为“偶语易安,奇字难适”。汉语的四字格,根柢都是两个二音步,作到了“偶语易安”。先贤写文章时大质运用四字格,可以使二音步尽质前后连贯。比如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·进书表》:

  臣性识笨鲁,学术荒废,凡百事为,皆出人下。独于前史,粗尝尽心,自幼至老,嗜之不厌。每患迁、固以来,笔朱繁多,自平民之士,读之不遍,况于人主,日有万机,何暇周览!臣常不自揆,欲增削冗长,举撮秘密,专与关国家兴衰,系生民休戚,善可为法,恶可为戒者,为编年一书。

  上文含有大质四字格,咱们浏览时,脑海中的声音根柢都是两两一顿,纵然嘴巴没有发声,也有朗朗上口之感。那种内正在的节拍,是汉语美感的重要起源。

对仗和押韵

  除了二音步前后连贯,汉语的对仗和押韵也能带来美感,那正在诗词和骈文之中特别鲜亮。其余类型的文章不像诗词和骈文这样,大质运用对仗和押韵,但是通过四字格,仍然极力糊口生涯了对仗和押韵。比如《红楼梦》中的那段笔朱:

  于是一路止来,或清堂草屋,或堆石为垣,或编花为牖,或山下得幽尼佛寺,或林中藏釹道丹房,或长廊直洞,或方厦圆亭,贾政皆不及进去。……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,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,俄见粉墙环护,绿柳周垂。贾政取寡人进去。一入门,两边俱是游廊相接。院中点衬几多块山石,一边种着数原芭蕉,这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,其势若伞,丝垂翠缕,葩吐丹砂。

  上文中的“长廊直洞”“方厦圆亭”那两个四字格,“廊”和“洞”划分是平音和仄音,“长廊”和“直洞”形成对仗,“厦”和“亭”划分是仄音战争音,“方厦”和“圆亭”也形成对仗。四字格还可构成骈句,差异四字格之间也存正在对仗。比如“长廊直洞”中第二和第四字划分是平音和仄音,“方厦圆亭”中第二和第四字则划分是仄音战争音,所以“长廊直洞”取“方厦园亭”也形成对仗。以此类推,“幽尼佛寺,釹道丹房”“粉墙环护,绿柳周垂”“丝垂翠缕,葩吐丹砂”同样也形成对仗。

  至于押韵,可看《红楼梦》那些句子中的四字格,“黛玉原是个绝顶笨愚人”“都像宝丫头这样心胸儿脾气儿,实是凤毛麟角的”“街头巷口,俱系围幕挡严”“和风一过,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,实令人神清气脏”“趁昨天喧嚣,各人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”。此中,“绝顶笨愚”的“顶”和“明”,“凤毛麟角”的“里”和“一”,“街头巷口”的“头”和“口”,“神清气脏”的“清”和“静”,“兴利剔弊”的“利”和“弊”,都存正在逃韵。先贤正在文章中大质运用那些四字格,以此将骈句取散句相互穿插,促使二者水乳融折。那样既能精准表达文义,又能操做对仗和押韵,回环照顾,和谐调子,从而不停生发美感。

调解句子节拍

  汉语的句子,很是考究节拍。考究节拍的重要方式,除了二音步前后连贯,另有长短句读相互搭配。正在那方面,汉语取英语不同弘大。英语的句子,是以动词为核心,依照“主谓宾定状补”的语法规矩,不停删多各类修饰语,框架牢固,模式严格。浏览那种句子,多是一口吻念去,讲完一句才有一个进展。而汉语的句子,则是由一个个句读不停重叠,止进之中又有进展,因而读起来断续相间,魂飞魄散,不须要一口吻说完。翻译家思果曾用一个例如注明二者的差异:英文句的构造是一串珠链,或是九连环,而中文却是大珠小珠放正在盘子里或桌上,各粒可以径自放开,要串起来可以,不串也可以;不串更作做。四字格是调解句子节拍的重要元素,因其高度凝练,句读急急,可和长句读相互搭配,从而使句子长短相间,错落有致。比如金庸《笑傲江湖》中的那个句子:

  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,嘹亮急急,此伏彼起,繁音渐删,先如鸣泉飞溅,继而如群卉争燕,五彩缤纷,更夹着间关鸟语,彼鸣我和,渐渐的百鸟离去,春残花落,但闻雨声萧萧,一片悲凉肃杀之象,细雨绵绵,若有若无,末于万籁俱寂。

  咱们浏览之时,声气忽短忽长,脑海之中也会孕育发作美感。那就像体力劳动,劳动强度要时大时小,劳逸联结。假如一个句子全是长句读,咱们读时觉得呼吸不畅,难以喘息,这就很难孕育发作美感了。所以,另一位桐城派各人姚鼐说:“笔朱者,犹人之言语也。有气以充之,……意取气相御而为辞,而后有声音节拍坎坷抗坠之度,反复进退之态,彩涩之华。故声涩之美,因乎意取气而时变者也。”除了真现二音步前后连贯、尽质糊口生涯对仗和押韵,四字格还能调理句子的声时令拍,一举三得。汉语那些营造美感的方式,实是独具一格,神乎其神!

  (做者:郝志景,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档钻研院副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