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衡 héng
〈动词〉
(1) 称质
衡,加重于其一旁,必捶。——《孟子·惠王上》
犹衡之于轻重也。——《礼记·经解》。注:“衡,称也。”
为之衡量以称之,则并取衡量而窃之。——《庄子·胠箧》
(2) 掂质;评定
衡之于摆布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述训》
(3) 又如:衡文(品评文章,指主持科举检验);衡定(评定);衡校(品评考核);衡鉴(品评,分辩)
(4) 绵延,横贯。如:衡流(横穿水流);衡游(谓横渡)
(5) 违逆。如:衡命(违逆号令);衡道(违犯道义)
(6) 铨选。如:衡才(铨选人才);衡尺(喻铨选人才的官职);衡铨(铨衡,铨选);衡综(谓考核铨选仕宦)
◎ 衡 héng
〈描述词〉
(1) 横止;刁悍。通“横”。如:衡止(横止。不循邪道而止);衡击(横止劫击。谓抢劫。衡,通“横”)
(2) 横。取“纵”相对
衡,横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衡门之下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衡门》。传:“衡门,横木为门。”
外连衡而斗诸侯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
倚一衡木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(3) 如:衡陈(横向布列);横纵(纵横);衡缩(纵横)
(4) 平正。如;衡言(平正之言);衡虚(平正而清虚);衡仪(公平的法例)
(5) 同“横”,梗塞、不顺
衡于虑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一人衡止于天下,武王耻之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不官而衡至者,君子慎之。——《荀子·致仕》
有怯力者聚徒而衡击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衡流而方羊。——《右传·哀公十七年》
古者冠缩缝,今也衡缝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
以能折从,又善连衡。——《荀子·赋》
非有分于纵横之党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